辣评-Weekly:“天通一号”用户实名制重要,扩大用户基础更重要;我们的GNC系统可否卖给国内航天创企、卖到国外去
中国成立载人航天标委会
将建立“中国载人空间站标准”
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载人航天标委会)成立大会暨载人航天工程标准化工作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信息显示,中国在空间站全面建成之际,将同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标准”。
载人航天标委会主要负责载人航天领域技术基础、工程研制建设(总体技术、航天员、应用有效载荷、航天器、运载火箭、测控通信、发射与回收)、应用与服务(运营管理、任务实施、在轨服务、成果推广)等领域国家和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一届载人航天标委会由37名委员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任主任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等任副主任委员,载人航天标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二研究所。
周建平在会上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迈入空间站新阶段,载人航天标准化工作应结合国家发展和技术进步,站在更高的视角,推动并实现载人航天标准化工作升级。载人航天标委会应促进空间站运行有标可循、应用服务有标可保、技术升级有标支撑、产业发展有标引领新局面的形成。同时,为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建设与应用、引领载人航天领域后续发展、筑牢载人航天技术基础、提升载人航天综合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室主任陈杰作载人航天工程标准化工作报告指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面向标准应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研制生产的全套标准支撑;并不断扩大载人航天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实现载人航天领域国际标准编制工作的突破。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之际,同步建成一套面向空间站应用与服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载人空间站标准”。
辣评:
最近中欧载人航天合作的报道不绝于耳。根据我们的消息来源,此事完全可能成真。到那个时候,载人航天国际标准的存在价值就非常明显了。这将为中国航天的国际化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我们的商业航天是不是也应当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营养呢?
电信移动都要发展卫星电话
据悉,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互联互通补充协议,两大运营商将携手发力卫星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电信已有29个省级公司完成网间数据制作工作,尚有山东、辽宁等2省未完成。中国电信要求相关省级公司要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完成省级互联互通协议的签署和数据制作工作,并配合卫星公司、集团公司网运部做好“天通一号”网间拨测工作。
目前“天通一号”由中国电信集团负责运营。中国电信作为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唯一拥有卫星移动通信牌照的运营商,于2018年5月16日首次面向商用市场放出天通一号专用“1740”号段。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工信部下发了关于明确“天通一号”卫星电话的文件,要求“天通一号”应急通信专用卫星电话仅向国家应急体系成员单位以及政府应急部门提供,并采取有效管理和技术措施,认真落实相关卫星电话码号分配发放和实名登记的工作责任。
辣评:
天通一号的用户不会很多,所以实名制不会是什么很大的困难。困难在于如何扩大用户基础,进而扩大中国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所以,希望有关领导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如果产业一直不能壮大,管起来也没有成就感,对不对?
吉林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
布局“卫星省”
10月13日,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投产启动仪式暨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开放仪式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吉星楼北大厅举行。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东师明达学校、吉大英才学校的部分学生参共100余人参加。仪式由长光卫星副总经理王栋主持,长光卫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宣明致辞。
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位于长春市北湖岸边,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拥有光学加工、相机装调、综合电测、卫星总装及环境试验等厂房和国内先进的卫星研制条件,旨在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装配及试验为一体的完整生产线。航天信息产业园投产后将具备年产30颗卫星、200架无人机能力,并将逐步形成以卫星及无人机研发、生产到遥感信息加工、应用的产业集群。
此外,在航天信息产业园内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也已建设完成。在航天知识科普长廊内,不仅可以了解空间环境、航天器、航天相机、卫星构造、遥感应用、火箭、无人机等多个主题的航天知识,还可以近距离看到卫星真实的生产、试验过程。今后,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将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向社会大众普及航天科学知识。
宣明表示,“吉林一号”卫星和航天信息产业园承载了吉林人民的希望。在此,感谢合作单位的紧密配合和协同攻关;感谢广大用户对“吉林一号”卫星数据的应用与推广;感谢全体员工及家属的默默奉献与支持。他们将继续秉承“团结、创新、拼搏、务实”的“长光卫星”精神,以“用空天一体化遥感信息产品服务全球70亿人”为使命,为谱写中国商业遥感卫星的辉煌明天而努力奋斗!
辣评:
东北振兴是个长期艰苦的话题,“卫星省”这样的定位似乎应当慎重。具备良好产业基础的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都不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设目标。卫星是好东西,卫星产业包括的方面很多,吉林是不是应该给自己设计一个更合理的定位?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我国将在深空探测中使用光子通信
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近日在上海透露,我国将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采用光子通信技术——将信息通过光的偏振调制到一个个光子中,再利用激光进行传输,让地面接收到来自宇宙深空的信息。这种技术比目前广泛采用的微波通信更先进。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迄今为止,墨子号已成功完成三项既定目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在1000公里尺度上验证了量子纠缠效应,在星地间实现了“拷贝不走样”的量子隐形传态。
这种关键技术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也曾考虑过购买欧洲技术,可是找到研发激光通信卫星的欧洲企业后,对方说:“你们找对人了,我们是全球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单位。”但这家企业随即表示,他们的要价很高,即使中国科研单位买得起,他们也未必能获得技术出口许可。王建宇笑着说:“所以外国实施封锁,对中国的高技术企业来说倒是个机会。”
据悉,墨子号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发射轨道更高的量子通信卫星,力争实现10000公里级量子通信,通信范围覆盖全中国,让星地间量子通信进入应用阶段。这要求系统的灵敏度提高2个数量级。上海科研团队将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开展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光子通信还将应用于我国的深空探测。与微波通信相比,光子通信能通过尺寸更小的器件传输更多的数据,在月地通信、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王建宇透露,他们已为未来的深空探测研制出一个高容错编码方案,目前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还打算用超导探测器取代传统的传感器,并对超导探测器进行改造。“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让中国的光子通信技术保持在国际前列。”
辣评:
在工业和信息化早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确实可以作为一项重大的成果。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在相当一部分领域跑在了全世界的前面,比如量子密钥通信、比如5G。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把自己放在引领者的位置来讨论航天高技术呢?至少可以讨论某些技术的引领。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10287
航天科技打造商业小卫星
GNC系统“一条龙服务”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控制所依托多年工程实践积累的技术能力和完整产品线,将目光锁定了商业卫星领域,推出了针对商业小卫星GNC系统的“一条龙服务”。
控制所在空间飞行器研制领域具备丰富的工程型号经验,具备高、中、低轨道和深空探测等各类型、满足不同载荷任务要求的空间飞行器GNC系统研制能力,各类生产测试条件齐全。
“目前,我们的商业卫星控制系统平台可以覆盖50千克至500千克级别各类中、低轨道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需求,指向精度优于0.01度、稳定精度优于每秒0.001度。同时我们还可提供卫星在轨长期管理和维护的服务。”控制所商业小卫星GNC系统负责人林荣峰介绍道。
早在2017年11月,由该所承担GNC系统研制的全球首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和德一号便已成功发射入轨,GNC系统按要求完成了速率阻尼、对日定向、对地定向等工作模式,在轨表现优异。
自“十三五”以来,控制所发力商业航天领域,一大批针对商业航天GNC系统的微小高集成单机与部组件相继研制成功,形成了以三轴集成微飞轮、微型星敏感器、微推进系统和微磁强计等为代表的全系列商业卫星GNC系统组件。
其中,星敏感器一直是该所对标国际一流重点打造的核心单机产品,目前中高精度等主流产品已达国内一流水平。此次面向小卫星等低成本空间飞行器研制的微型星敏感器经实测不仅性能稳定,其性能指标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前,考虑到传统大卫星的高精度高可靠要求,我们的航天产品往往是高精尖的代名词,性能必定好,但价格自是不菲。如今,面向商业航天领域,必须平衡可靠性、成本、寿命和研制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我们将商业卫星产品定位‘高经尖’——即高品质和经济性均要保证。”该所负责市场推广的科研生产副部长郑建勇说道。相信不久的将来,卫星的研制生产也可实现模块化集成组装和批量生产。
辣评:
航天科技作为国内最强大的卫星制造商,在相关分系统上当然也有着最强优势。如果能把优势分系统直接销售给其他商业航天公司,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想解放和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我们的GNC系统不但应该卖给国内的航天创业企业,还可以卖到国外去。让美国人的ITAR变成一纸空文。
深度 | 航天遥感与中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JbDQAC